對農村生活的嚮往,長久以來都停留在「掛在嘴邊的遺憾」的階段,經常是對城市的厭倦與反胃下,一種對「生活在他方」的浪漫想像。

12/03/2009 by Katherine
對台南的親切感好像是血液中的一部分,從台北愈往南行,心裡就愈感到踏實。雖然以前也曾經到訪過白河,但是那種隨團旅遊的匆忙一瞥,除了知道白河是著名的蓮鄉之外,回憶其實很片面和侷限。這次四天三夜的停留,才讓我真正感受到白河的魅力。因為季節的關係,看不見夏天時荷花處處荷葉田田的景色,大部分的田地都呈現已經收成或等待收成的狀態,少了觀光客的喧鬧,多了農村質樸的靜謐,讓騎著自行車悠遊其中的我,感到更多的幸福與平靜。原來,少了鮮豔彩衣的田野,泥土的色彩也很迷人!
除了欣賞自然的風光,穿上雨鞋、戴上手套下田去,才是體驗的重心!第一線站上農業現場,彎腰採集蓮藕、跟山貓搶時間、坐在田埂上一起吃點心、一邊削蓮藕一邊談天,或是累了看著大片天空喘口氣,都讓原本辛苦的農事不只是勞力活動而已。尤其夕陽即將西下時,看到大家集體努力的成果陳列在眼前,明日的筋骨酸痛當然比不上現在滿足的笑容!
接下來隔日的洗藕粉、刮藕粉等一連串實做的生產流程,都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個農產品的最後呈現,背後包含著多少農人的付出與辛勞,大多數農產品的價格在層層的產銷過程後,最後僅僅只是對「汗滴禾下土」的辛勞一點點不對等的回饋。不甚公平的台灣農業產銷制度、對農業不友善的政策導向,以及缺乏尊重農夫和農村人力資源的社會大眾,我認為對這群在土地上認真付出、敬天愛地的台灣農夫,都應該有一份歉疚和多一點省思。至少,我是這樣抱著虔敬的心,希望透過自身的體會,了解多一點真相。

感謝農場背包Mei與Daphne的用心策劃。
感謝民宿主人鄭大哥、大嫂的耐心指導和熱情款待。
感謝邱大哥的生態人文指導,以及各位好相處、可愛的夥伴。
雖然是四天三夜的行程,但是回台北後,心好像還留在白河~~~
Chen Katherine 分享
留言
張貼留言